2015年9月11日 星期五

因為侯孝賢,所以刺客聶隱娘

曾經有同事問我,電影導演到底負責什麼工作?為什麼每位得獎人都那麼尊崇又感謝導演?

嗯哼,為什麼導演那麼位高權重?又有那麼多明星爭相地與名導合作呢?
電影幕前幕後任一位技術人員,都有實體物呈現,做為其工作成果。
編輯有劇本,演員表演,美術有佈景,服裝有戲服,攝影拍畫面,收音音效配樂有聲音,剪接出片段,場記寫日誌。
那導演的工作成果是什麼?

當時,我的回答是,導演導演,就是領導演出;電影本身就是他的工作成果。
就我所知所聞,導演會設定電影的概念主軸,包括繪製分鏡表;
據此分鏡表及其他資料,可能製作人攝影副導及導演本人,參與前期工作的幕後人員,相關人等會各處勘景;
大伙兒力求尋到適切的場景,適切的景包含適切的成本。
導演可以修改劇本,決定選角,要求道具服裝,設立鏡位節奏,要求音效內容,做剪接指示,看場記日誌。
可以說電影裡的每位工作人員都是在服務導演,
理想的情況下,團隊應該要認同導演設定的電影概念,支持導演的信念,分工實作出一致符合導演風格的成品。

我很喜歡的刺客一景,
窈七一行人離開林中,在進入通往桃花村的隧道前,有一幕緩行於山豁中間的長鏡頭。
當時就想,真不知從小到大看過幾次下列我所描述的鏡頭,
一行商旅,人或走,或坐騎,緩緩而來;或間歇私語,或靜默而行;
近鏡拍個調整鞍轡,慰問老或傷;
視情境,走向前方一片光明,或回顧身後走過的顛沛;換場,結束。
看過十數次,卻不記得其中任一次的導演或攝影。
但是這個山谷緩行的畫面,我一定會記得是侯導的刺客聶隱娘!
類似的畫面,也不是未曾看過,魔戒也有;
但是取角這樣的高度,緩行的節奏,行走的距離,所有元素加在一起之後呈現出來的這一幕,是因為侯孝賢。

[一時找不到那張侯導在制高點拍攝此行旅的側錄,截自看板人物 20150726 侯孝賢,只有一人,沒有同類專訪]

不管這個景是如何找到的,但我想拍出這個景絕非偶然。

我非電影從業人員,更不是刺客團隊一員,以下全憑猜想:
如果這個景是侯導原本的分鏡之一,那麼找這個山豁就是既定的勘景任務之一;
如果是意外尋獲此地,那麼它或多或少是勘景者覺得侯導會喜歡,會想拍,對侯導有一定程度的理解,才會丟出來。
選景或許侯導一人決定,或者團隊決議,但凡決定使用及如何拍攝後,技術細節由攝影專業人員解決。
有技術難行之處就再與導演商議,團隊就這麼在理想與現實中取得平衡。
不與專制相關,但的確電影大半都應該奠基於導演對電影的設定與要求,是為軸心。
十年磨一劍,真的是磨,得經過如此來回討論數千萬次,磨出一部電影刺客聶隱娘。
是這樣的信念,意志,毅力,磨得團隊所有人終成一部電影,是因為侯孝賢!


電影中沒有特別點出田元氏與精精兒的身份關聯;總之,精精兒就是田元氏這方派出來與窈七對戰的高手。

或許有人會說那你也是沒看懂。
那又如何,這一點沒有困住我,並沒有讓我停溜不前,也沒有妨礙我理解後續的電影情節。

曾經,大學國文老師教我們看魔幻寫實的電影(對,國文老師);
我們在課堂上討論了很多墨西哥電影巧克力情人裡的情節,符號及意象等等。
回家後,恰巧跟高中同學回訪高中國文老師;這位老師則說,不必過於拘泥符號意象,有時候,它可能就只是很表面。

就如同侯導說的,
我不會去看什麼報導或評論,我也懶得看。我感覺這是雙軌的,跟我的軌道不一樣,你們的眼光是另外一種,跟我怎麼拍都沒關係,所以我不會驚訝,也不會想去看。
看電影是很主觀的,觀眾用什麼眼光,有什麼感受,是觀眾自已決定的,是觀眾本身的生命經歷決定的。
侯導忠於自已拍出他的刺客聶隱娘;他不想去影響或引導觀眾領會與他自身相同的感受;
或許因此被說是不取悅這個世界,但何嘗不是他這位創作者對觀影者的尊重。


刺客聶隱娘的景,很有潑墨山水的色調。
一般電影拍到好的山水,都拍得很大。
大山大水,有的是因為在平面看,前面有高山大水,所以景大。
有的在高山上,在大水間,用廣角,再拉高對比,如無邊無際的華麗大景,很攝影美學;
刺客也有幾幕山水景色,但視覺焦點比較集中,於我反而有種小天下的感覺。
刺客中的山,有嵐煙繚繞;水,有濃霧低迴;節奏放緩,色調集中,不過份亮麗。
雖然有幾個視覺點也是平面,拍出來卻反而有一點收,不是要大鳴大放的,而是一種曖曖內含光,虛懷若谷的情調。
就像我喜歡的這一景:


看到這一景,就想起桃花村的牛吽。

第一聲牛吽,出現在一行人扺達桃花村的隔早。
磨鏡少年起身烤火,還似矇矓未醒,一聲牛吽忽響,少年聞聲而出。
一大早的,牛牠無端端地為什麼要叫,你可以說是因為人擾,窈七與精精兒不尋常的對打,讓田地裡的動物起了紛擾。
第二聲牛吽,響起在一行人啟程新羅的身後。
或許要問,好好的又叫,又受驚擾?就一個桃花村哪那麼多高手打架?
我可以主觀地說,那第二聲牛吽,象徵身後紛亂的朝堂仍在,遠去江湖的旅人已不再受其左右。

更多的,我用精精兒來做個執意唯我不管導演的自我領會好了。
電影中沒有特別點出田元氏與精精兒的身份關聯,
電影中與精精兒會過面的,我印象中應該只有窈七一人;
那麼我若將精精兒臆測為窈七內心糾結化身的闇黑版隱娘也無不可。
教成送回的窈娘,在陌生又熟悉的家鄉,面對親人景物,無一不糾結;
面對幼年時用情甚深的表兄田季安,
在兩人分別的這幾年,只有高山濃霧,說教的道姑師父在旁,
據說是患有亞斯伯格症的窈七,其專一的固執很可能只會令情更深,而不使情滅。
殺或不殺反而是最簡單的問題,所以她從一開始就手下留情了,不殺!
直至聶父被刺,引爆她內心壓抑的情緒定時炸彈,雷出一個之前尚只在內心隱隱咆哮的精精兒(這樣有沒人格分裂)。
林中對戰,其實是窈七與心魔的對抗,瘋魔間不意中劃傷了自個兒;
最終她覺醒清明,返回桃花村。
=完=

不過,因為大家多少都知道小說裡精精兒是田元氏一方派出來的殺手,所以我上述的說法於小說是不合;
但若不論小說或劇本,光以電影來看,我自行地這樣去看"懂"聶隱娘,也是一種可能性,不是嗎?

小從表象牛吽,大到內在涵意,有誰能說真的看懂聶隱娘,唯有侯導自身一人而已。
所以為何牛吽?有村有田就有牛,有牛就會吽,可能也就這麼簡單而已。
真要懂,可以讓我去問牛嗎?
吽~

這兩天發現《刺客聶隱娘》幕後花絮【美術篇】回到唐代的時光隧道,配樂就是我最喜歡的刺客片尾曲:


現在想想,真不知是我的個人喜好一致,還是巧合;這片尾曲的背景樂剛好也有重覆節奏的小鼓,也有點波列露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