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

鋼的琴-第四十八屆金馬獎最佳影片入圍

觀影日期: 11/12 10:30
地  點: 新竹影像博物館

盤據著廢棄的鋼廠, 人潮空盪的住樓,
灰濛濛的鎮, 就像風華已逝的老嫗...
不想走的人, 走不掉的人, 走了又回來的人,
就著兩根老煙囪, 像是翻著見底的包袱尋找不再的美好記憶;

一開始簡單卻切題的對比構圖, 讓我有了期待;
一對談判離婚的男女, 用詞直接, 不到十句話就帶我入戲,
雖然男的也體面, 但對比之下, 女的裝容精緻, 看得出來是沿海入時打扮,
這開場戲沒有太多表情, 但是大約看得出這導演的風格, 應該值得一看;

那令人啼笑皆非的母喪場面, 連我一時興起的念頭也顯得荒唐...
不可否認地, 十年文革的確讓內地在傳承文化上出現大斷層,
雖然父後七日以旁觀輕鬆的角度來描寫台灣的喪禮儀式,
其實每一個儀式動作的背後, 都有其嚴肅的意涵,
若要觀光喪禮也太荒誕了, 倒是覺得傳統喪禮儀式會有內地市場;

這部片有點像那首小丑的歌詞, "是他的辛酸化成喜悅, 承獻給你",
莫名的, 小人物的悲有時候卻讓人發笑, 所以更悲;
畫出來的木板琴,
很久以前有部台灣連續劇就用過這梗,
而且更慘, 女主角是畫在紙上, 好處是隨時打張就可以彈空氣鋼琴!

鋼的琴編劇跟導演很擅長刻寫小人物,
可惜這典型的小人物夢想曲, 卻不圓滿...
對比脫線舞男, 起始點都是為了子女, 計劃挑戰一件不可行的事情,
克服萬難下, 轉變為挑戰自我生信心, 竟成大業的快樂結局;
鋼的琴在末段, 讓我覺得有些後續無力, 失焦...
突如其來的魔幻寫實, 顯得有些突兀,
或許改用新彊舞或其他內地舞蹈, 都比佛郎明哥來得好...
計劃雖然完成了, 但最終目的[留住女兒]卻不得成,
於我, 這片有些虎頭蛇尾, 可惜了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